入伍52天参战,时间短不短,可能大家都会说短,如此短的时间能学到那些东西,先是条令条例军事科目掌握,单兵动作和战术要领,这些都得熟知,然后才是打枪投弹,攻防演练。不学理论行不行,这也是当年唐立忠提出的问题,班长对他的回答是肯定不行,既然不行只能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,他突击了一个月掌握了一些皮毛。就这点皮毛在战场上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,加上智慧,勇敢,取得了骄人战绩。
他1961年出生,湖南江华人,1978年11月入伍,与别的新兵不同,他一到部队便分到了机关特务连,负责侦查、警卫工作,擒拿格斗没时间练,各种武器和拆卸安装的技能必须掌握。班排长费尽心思,教他如何观察、追寻,如何执行任务,出手时机成了他重点掌握的要领。
1979年2月17日,已经提前到边防执行任务的尖刀排,随大部队纵深挺近,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攻打八姑岭西侧的无名高地,此处是大部队必经之路,牵扯到机关首脑安全,小分队已经先行一步,伴着双方较力的炮火他随全排出发,第一次真刀真枪的与敌厮杀,免不得有些紧张。班长让他放松,把握好节奏。他见班里的老兵野营、穿插如平时训练。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,再听到炮声和丛林里的响动,他也就沉着镇定仔细观察了。
无名高地在公路一侧,周围全是山脉,附近还有村庄,通向纵深的险关隘口,敌修筑了坚固工事。战斗打响,三个火力点在敌重炮掩护下封锁住了道路,先行一组的爆破手刚露头便被敌火力打了下来,排长又挑了两个老兵施行爆破。在离敌几米处中弹牺牲。情况危急,排长将任务交给了他们班,班长观察着地形,正要发话,他抢先应战,让我去吧。班长看看大家,又看看他,关切的询问,你行吗。
这不是单一的火力,而是品字形设置,射击时火力交叉相互掩护,如果只注意正面,到了附近两侧的火力夹攻扫射;如果到了跟前,转身爆破,炸哪个,身后和侧面都会交给敌人。没等他讲完班长决定让他上,他带着手榴弹拿起炸药包越出山沟。只见他一手触地,一手将炸药包揽在腋下,侧身匍匐向火力点运动。到了一处弹坑,敌火力凶猛的扫了过来,压得他抬不起头来。他胸有成竹,放下炸药包,掏出手榴弹扔了出去,三枚手榴弹连续爆炸,敌火力停了下来。
他趁着硝烟夹起炸药包,跃进了十多米,随即卧倒观察敌情。敌碉堡里的火力还没开火,一名躲在丛林的敌人向他开枪,他扔出一枚手榴弹将敌炸倒。抱起炸药包向最近的那个火力点快速迂回。一抬手将拉燃的炸药包塞进射孔,迅速滚到一旁的低洼处,第一个碉堡被摧毁。
手中没了炸药包班长早有安排,让别的战友爬行送来,他又低姿匍匐迂回到第二个火力点,快速起身将炸药包扔了进去,一声巨响,第二个火力点也炸成废墟。还没等他回到原位,敌第三个火力点已经开火,这个火力点处在高处,石砖垒砌,墙面光滑,一看就知是敌精心垒砌过。他正想出击,敌投来了一枚手榴弹,他一个翻滚,利用树木作掩护,避开了手榴弹的爆炸。
与此同时战友向敌投弹的丛林开火,他想使用手榴弹,一摸没了。翻滚到刚炸毁的敌碉堡,从敌尸体上取来一堆手榴弹。向第三个火力点一连投了8枚,趁爆炸的烟尘挡住敌射孔的视线。他快速跃进到碉堡前,拉燃炸药包往敌射孔塞了进去,可导火索受潮没有引燃。正着急,增援的战友爬了过来,他拉燃炸药包,闪身推进了射孔。出乎意料,敌碉堡没摧毁只炸开了一道缺口,都怪自己没考虑到敌碉堡坚固。往射孔塞炸药包时用力不够。在射孔端就已爆炸。他焦急的看着路口,又一名战友抱着炸药赶到,他不由分说抢在手中,拉燃引信投了进去,一声巨响,第三个碉堡土崩瓦解。
扫清咽喉要道处的障碍,战友们一鼓作气拿下无名高地。战斗过程中,他又连续炸掉了敌两个火力点。这次战斗,他炸毁敌5个工事和暗堡,毙敌9名,为主力跨越纵深扫清障碍,中央军委授予他“爆破英雄”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