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江战役是一场经典的穿插战,创造的战例至今还在影响着军事教学。1979年作战,敌野战部队一个师凭借天险重兵布防。我军奉命围歼该敌,某部坦克营配属我主力战斗。就在营长刘宏生指挥坦克分队连克敌阵,凯歌频传之时,他却深入虎口陷入绝境。
刘宏生,1940年出生,1960年入伍,江苏睢宁人。入伍后进入坦克部队,喜欢作战机动性能强的他,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练就一支步坦协同、能攻善战、攻防兼备的坦克群。
1979年作战,他的主要任务是配属原41军某师,纵深穿插,攻占敌自以为固若金汤的朔江守敌。朔江是高平翼侧屏障,敌北方的重要门户,打穿屏障能贯通敌腹地多个城镇。敌凭借天险,在抗法战争,抗日战争,都没使对方取得任何战果。驻守朔江的守敌更是嚣张跋扈,不把我军放在眼里。
战斗打响,搭载着步兵的我军坦克突然出现在敦张公路交叉口。马达的轰鸣回荡在山谷,敌从梦中惊醒,有的来不及穿鞋便拿起武器加入战斗。
营长刘宏生乘坐的指挥车电台里,传来7连连长路纯生的声音:“贵阳一号报告,坂洋方向发现敌炮兵阵地,是否向左?”他当机立断,命令7连展开队形发起攻击。不到半个小时,便摧毁敌一个炮阵12门火炮。
曙光穿透雾气,他在坦克上环视,判断附近敌不可能只有一个阵地,命令7连注意观察,搜寻前进。果然,隐藏在那瓦村后密林之中的敌122榴弹炮阵地被我军发现。搭乘在坦克上的步兵迅速跳下坦克,又一次步坦协同攻击敌阵。
坦克的作用是率队或者组队歼灭敌装甲部队,或者摧毁敌坚固工事,掩护步兵对敌冲击。而眼前没有敌装甲,只有敌炮群和碉堡里封锁我军的步兵。坦克发挥威力,率先攻击,步兵紧随其后,加入战斗。冲在最前面的706车被敌击中,无法动弹。704绕过706 尖刀突击,也被敌火箭筒弹击中爆炸。他坐在指挥车里怒火燃烧,调来9连一个排勇猛冲杀。敌阵一片火海,尸横遍野。半个多小时,便拿下了这个榴弹炮阵地。
打扫完战场,坦克分队在他率领下纵深挺近,冲出四五公里又歼灭敌一个炮阵地。在他的指挥下,3次步炮协作均获胜利,歼敌90余人,摧毁敌火炮15门,高射机枪4挺,汽车3辆。
正当他沉浸在连战连捷的喜悦中,步话机里传来指挥部的声音,让他率队火速增援友邻部队。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率队冲的太猛,已杀入敌纵深。
从四五公里的作战地返回持援地点,山高林密,朔江两岸犬牙交错,有的地段谷深峡险,全是陡峭的石崖。道路崎岖,沿江而行,杀进来容易,回撤增援却是难题,再难也要服从整体,他命令坦克分队掉头增援,自己在指挥车冷静的观察着敌情。
坂崖山腰上的敌军是敌246团指挥所。见他率队要走,急忙组织反坦克火器伺机反扑。当坦克分队进入坂崖山垭口,敌反坦克步兵从侧后扑了过来。山高路窄,坦克既不能展开,又不能发挥火力。情况万分紧急,他立即命令突前的那辆开道车冲过垭口,掉转车头,掩护坦克纵队撤离。
敌反坦克手虽不懂坦克,但知道天线最多的坦克一定是指挥车,敌反坦克火炮瞄准他乘坐的坦克反复围攻。他的指挥车被敌炮火命中,1、2炮手身负重伤,他的左腿被炸断。
重伤之下,他命令警卫员给战友包扎伤口,他亲自操作智控系统,掩护坦克群撤离,又一发炮弹射向他的坦克,动力系统被炸坏,他与警卫员爬出坦克。指挥车在火势中爆炸。他抹了一把身上的血迹,看坦克分队已撤离垭口,拖着断腿与警卫员找了一处山洞隐蔽起来。
只有一只冲锋枪,敌包抄而至,他投出最后两枚手榴弹与开道的警卫员一起钻出洞口。刚声东击西突出包围圈,断后的警卫员中弹牺牲。他弹尽援绝,在通向村庄的一处山道,遇到了一个农民装束的老头,此人热情的与他打着手势,他以为遇到救援,不料对方见他腿部受伤,掀开衣服拔出手抢,他奋勇夺枪连中5弹,壮烈牺牲。后从敌电台破译,这个农民装扮的老头,是敌黑玫瑰特工队的副教官。
此次战斗他步炮协同,率坦克分队猛插猛打,牵制了敌主力部队,搅乱了敌指挥系统,为我军取得战役胜利立下不灭功勋,中央军委授予他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